来源:北京商报
据央视新闻7月30日消息,2024年1月至6月,日本8家主要汽车企业日本国内产量为3698382辆,同比下降10%。原因是数据造假导致丰田、大发等公司出现停产。据报道,受数据造假丑闻影响,大发公司产量大幅下降62.8%至147598辆;丰田汽车的产量下降8.2%至1508416辆。
日本车企丑闻集中曝光,要从去年4月一封神秘的举报信说起。当时,一名来自大发汽车公司内部的举报者,向日本交通部门提交了有关这家公司的造假资料。具体内容是,大发汽车在完成相关车型的撞击测试时,对测试数据进行造假,然后提交给监管机构。去年12月,日本政府公布调查结果称,大发汽车的造假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,当时正是“日本制造”的黄金年代。也就是说,大发汽车的造假行为持续了30多年。
今年5月底,日本交通部门进一步调查发现,“大发事件”只是日本车企造假事件的冰山一角。涉及造假的还包括丰田、本田、马自达、雅马哈、铃木5家日本主流车企的38款车型,其中6款仍在市面上销售,违规车辆超过500万辆,造假项目涉及行人安全、碰撞、安全气囊、噪声、排放等多项内容。
随后,本田、马自达、铃木、雅马哈分别就此事进行道歉,表示将暂停部分车型的销售,进行内部审查和整改。
“日本制造还值得信赖吗?”日本《每日新闻》发出这样的疑问。报道指出,近年来,日本汽车行业几乎每年都会曝出性质恶劣的造假丑闻,而且理由几乎一样,“无非是管理层为缩短研发周期、谋求短期利益,下达不合理的任务指标,迫使一线工作人员不得不铤而走险”。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丰田章男在记者会上也承认,企业生产周期和程序漫长复杂、没有人能掌握全部流程,可能都是造假原因。
除此之外,随着电动汽车迅速发展,日本车企在燃油车领域的巨大优势正在消失。《日本经济新闻》指出,在与新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,日本车企的“过度自信”已经不合时宜,甚至对企业自查和进步都构成阻碍,并造成了如今整个行业的困局。
由此,越来越多的日本车企开始抱团取暖。据《日本经济新闻》7月29日报道,日本三菱汽车将加入本田-日产汽车联盟,届时这个巨型汽车集团的全球年总销量将超过800万辆,在日本国内将形成与丰田汽车联盟相互竞争的两大阵营。
据悉,本田与日产今年3月曾透露,考虑在电动汽车零部件和汽车软件平台人工智能方面进行合作。三菱汽车这次将参与本田-日产汽车联盟,3家车企计划携手共同提高竞争力,以求生存。
在日本,丰田公司已与大发工业、铃木、斯巴鲁和马自达结成联盟,乘用车年销售总数达到约1600万辆。
三菱汽车今后将与本田-日产确定具体的合作内容,计划在控制车辆的车载软件领域实现3家车企的通用化。日产和本田被认为将联合开发操作系统(OS),将协商也用于三菱汽车的车辆。
据日本《读卖新闻》28日分析,通过软件定义的汽车(SDV)的开发竞争也十分激烈,通过合作提高效率已成为一个课题。《日本经济新闻》也称,虽然车载软件关系到新一代车型的竞争力,但需要巨额的开发费用。组成联盟将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引进高性能技术,把经营资源转移至其他电动化领域。
此外,本田在日本国内并不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皮卡。该联盟或将讨论在该领域具有优势的三菱汽车为其提供OEM(贴牌生产)。
《日本经济新闻》报道称,本田、日产和三菱3家车企之所以联手,源自身处汽车行业大转型时期所带来的危机感。全球范围内,为实现去碳化,汽车正从燃油汽车向纯电动转型,在此背景下,新兴势力正在崛起,而日本企业落后于竞争对手。从2023年EV的全球销量来看,日产为14万辆,本田为1.9万辆,而特斯拉达到180万辆,中国比亚迪达到157万辆。
此外,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投入巨资,而日本车企单打独斗能力有限,因此本田和日产不得不调整扩张路线,在国内重新洗牌重组。
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29日评论认为,日产、本田和三菱之间的合作可以帮助日本车企削减成本,并加强实力,以应对中国比亚迪和美国特斯拉等在电动车领域的激烈竞争。
《日本经济新闻》称,未来电动汽车在构建半导体、充电桩等供应网络的时候,三菱可能还需与车企以外的公司合作,能否与其他行业的企业以同样的视角迅速开展合作,将十分关键。
北京商报综合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