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霍星羽
6月27日,在“山水龙城 向新而行——柳州市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交流会暨2024年上证夏季所长会议”上,来自产业链上市公司、券商、投资机构等各方嘉宾围绕创新如何驱动新消费进行圆桌会谈,积极建言献策。
业内人士认为,消费人群的转变催生了新的消费动向。榕树投资董事长翟敬勇表示,消费主力军已变为“90后”“00后”,这类人群青睐小众、多样化的产品,而对品牌影响力不甚看重,放弃“大而全”的产品,追求“小而美”的产品,柳州螺蛳粉便是“小而美”的体现。
对于这一变化,翟敬勇认为,企业必须加大对消费主力购买偏好的研究。“资本市场已经反映出,传统大牌消费品的市场竞争力受到挑战,一些新兴的消费品正在悄然崛起。”翟敬勇说。
农银汇理基金消费行业研究员李芳洲也认为,对于特定人群的消费意向分析很有必要。不同人群的消费潜力有所分化。她将消费潜力上升的人群归为三类:第一类是“Z世代”年轻人,这类人群在社交、悦己方面的消费能力正在上升;第二类是一线城市的“银发族”,他们对食品饮料、家具家电、旅游的消费需求只增不减,甚至存在消费升级的现象;第三类是一线新中产人群,这类人对文旅、教育都存在刚需。
事实上,消费品的创新离不开“人货场”要素的变化。永赢基金副总经理李永兴表示,做消费品研究要注重“人货场”三个要素的分析,即什么人、在什么场景、消费什么商品、该商品满足了消费者何种需求。消费品行业的创新,与这三种要素的改变密不可分,而优秀的企业能将这三者更好地结合起来。
在“人”的方面,企业要抓住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变化。譬如,部分饮料企业洞悉到低糖化这种消费偏好的变化,部分饮品店则抓住了消费者对果茶偏好上升的改变,都抓住了商机,迎来了消费量的增长。
在“货”的方面,产品本身的创新升级分为三类:一是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科技类消费品发生功能性创新,如智能手机、新能源汽车都是通过功能的迭代升级,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;二是产品本身定位的升级,李永兴引用马斯洛的需求分层理论介绍,消费者对于同一种商品存在不同的需求层级,满足的需求层级越高,产品的定价和定位也就越高,如高端白酒不仅具有基本功能,还拥有社交属性,享有更高的议价权,奢侈品行业也是如此;三是在规模扩张中实现低成本下的品控,如螺蛳粉产业园便是通过规模化实现了低成本品控。
李永兴说,“场”的方面则包含销售渠道和消费场景。消费品产业的规模化需要压低获客成本,直播电商等新兴消费渠道便是低成本获客的方式之一。在消费场景上,有酒企将啤酒绑定烧烤场景,也实现了低成本获客后的规模扩张。